本文转自:文汇报
67岁的孙鸿银所在的宝怡乐志愿服务队为社区居民和户外工作者等熬出五大锅腊八粥
“一口粥下去,就有年的味道了!” ■本报记者 王宛艺
锅盖一掀开,热气直往上冒。徐汇区天平街道,宝宝阿姨孙鸿银的腊八粥出锅了。永嘉路492号室外广场,红红火火的新春装置中,老人、小孩、户外工作者、过路行人,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道谢、问候,哈出的雾气映着一张张笑脸,“一口粥下去,就有年的味道了!”
腊八,是年味儿的序曲。为了这五大锅粥,67岁的孙鸿银和她所在的宝怡乐志愿服务队已经忙活整整两周了。
腊八粥,食材至少得囊括八九种,颇费心思。3斤白扁豆、3斤红扁豆、4斤赤豆、3斤莲心、3斤花生,还有肉糜、芋艿、红枣、薏仁等实在用料,都是孙鸿银和一群头发花白的老人们一点点“蚂蚁搬家”似地,从商铺、超市买回来的,热热闹闹摆满了一桌。
但最讲究的,还是“熬制”。孙鸿银擅长“老底子”的烧法:各类食材分批煮。为了煮酥烂,白扁豆、赤豆、红扁豆这些是第一批,然后一起放进粥里,“每样的食物都能煮出来味道,味觉的层次就丰富了”。
当天早晨6点不到,孙鸿银就起来了,烧水,放入糯米大米。灶台小火上,腊八粥炖得咕咕冒泡。志愿者阿姨们陆续来了,接过接力棒,每个人轮流拿着大勺子在大锅中不停搅拌,以保证受热均匀、软糯可口,不粘锅底。
另一头,志愿者潘珍玉手上不敢停:一碗三大勺,将腊八粥分装好,送到户外工作者手上,“赶着热乎,让他们暖暖身子”。旧改搬迁,她搬去了华泾镇,清晨4点多就起床了,倒了2辆公交车赶来帮衬。“微信群里看到需要帮忙,大家一呼百应。”冷空气里,她折腾出了一身汗。
孙鸿银还特意邀请来社区高龄老人,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喝粥边唠家常,“有了小时候弄堂过年的氛围”。这样的举动已经坚持了十多年,大伙都知道,逢年过节,宝宝阿姨这儿一定有活动。中午11点,孙鸿银自己没顾得上吃上一口粥,“比粥更重要的是心意,老人们有些也不太能喝甜粥,我们就加了咸口,就是大家热闹热闹。”
无独有偶,在徐汇区田林街道田林十三村,邻里汇欢声笑语。居委会干部、社区志愿者、居民们围在公共厨房,一起熬粥分装。这些粥品,将分发给社区老人。
过路的居民也随手捧起一碗,吃得笑眯眯:“腊八粥里,年味儿正浓。”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